

刚刚过去的2019年,可谓是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的旧改丰收大年。这一年内,街道启动了3个旧改基地,刷新了多个上海旧改纪录。数千户居民即将告别“蜗居”,迎来新生活。
近年来,申城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绝大多数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芷江西社区在高楼林立的包围下,依然有一些老旧房屋尚未改造。就拿洪南山宅地块、241、242街坊和育群中学西块来说,地块内的房屋,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造的私房,也有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非成套老公房,房屋居住条件艰苦,很多居民还在使用手拎马桶和钢瓶液化气。
2019年年初,街道就按下了芷江旧改的“加速键”。2月17日,住着1540户居民的洪南山宅地块旧改启动,作为静安区2019年第一个旧改地块,洪南山宅地块搭上了“市区联手”旧改的快车。6天后,经过两天半的意愿征询,同意率定格在99.63%,高票通过,随后“二次征询”高比例生效。9月28日,241、242街坊和育群中学西块地块一轮意愿征询,分别以100%和99.43%高票通过。这也是上海首次在同一个街道同日生效两个旧改地块。
一年启动3个地块实属罕见,这恰恰体现了街道早日让老百姓圆新居梦的旧改“加速度”。芷江旧改“加速度”从何而来?这“加速度”,源于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回应,是街道各级党组织砥砺初心、勇担使命的“芷江态度”。
在破解旧改难题中,街道在每个旧改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以指挥部工作人员为骨干,吸纳参与旧改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合作单位党员。同时,还吸收了征收事务所、物业公司、派出所中的党员,并开创性地将第三方服务人员和被征收居民中的党员一起纳入到临时党支部中,共同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旧改工作。
洪南山宅地块有位102岁的老人,无儿无女独自生活,社区结对志愿者为其买菜配药,关心老人日常起居。为此,老人舍不得离开,不愿搬新居。在基层干部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解释和走访后,老人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一切以居民利益为出发点,你才能被居民信任。”共和新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梅娜说。
[学习笔记]
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柯琪
让党旗始终在基地飘扬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学字当头、改贯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重点聚焦居民群众最为关注的“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特别是推进旧区改造持续发力,城区二元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覆盖开展。坚持原原本本学、集中研讨学、参观对照学,召开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13次,10个攻坚克难调研课题扎实推进,班子成员和各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35次。结合2018年度述职查摆的问题和区委巡察提出的整改意见,梳理形成2019年度整改措施10条,重点推进解决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城区精细化管理、干部担当作为等问题。全辖区108个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紧盯问题整改,狠抓作风建设,开展“先锋行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认领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先后推进群众呼声强烈的12345市民热线工单办理、手拎马桶改造、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无违建居村建设等十余项重点工作,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换为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
2019年一年内我们启动了3个旧改基地,支部建在基地上,让党旗在基地中飘扬,让党徽在基地中闪耀。在破解旧改难题中我们砥砺初心、勇担使命,先后创造了“8小时生效,12小时签约率突破97%”“同一街道同日生效两个旧改地块”等上海旧改新纪录。241、242街坊和育群中学西块以100%和99.71%的二轮征询签约率顺利收官,3000多户棚户简屋居民迎来新生活,居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居民群众为党组织点赞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