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早晨,立新巷社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原来这里在举行粮油加工厂片区拆迁改造集中签约活动。“我要积极配合拆迁,第一个带头拆。”粮油加工厂片区居民邬冬生,早早便来到社区,还带着一面锦旗——”棚户改造体贴民心,造福人民真心感谢“。在他的带领下,其他的拆迁户也纷纷签上了字。可是在几个月前,谁能想到他居然是个极力反对拆迁的“钉子户”。
“我们小区的道路泥泞不堪,堵塞也很严重,连消防车也开不进去,安全隐患很大。”邬冬生与记者第一次见面时是这样描述他现在的居所的。那既然居住条件如此恶劣,拆迁本应是一件改善邬冬生居住环境的大好事,为何邬冬生在刚开始时是极力反对,甚至还要成为一名“钉子户”的呢?
邬冬生现在所住的房子,是80年代从单位手里买下的,使用面积不过70个平方,但是祖孙三代人却要挤在一块。“孙女很争气,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但每年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只能在家打地铺,冬天也一样。”记者走进邬冬生的家中,一进屋就闻到一股霉味。“这屋子常年晒不到太阳,通风性也不好。”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杂物,浑浊的空气令人喘不过气来,难以想象祖孙三代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共同生活。
“这样的居住环境,难道你和家人没有想着借助此次政府的拆迁工作,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邬冬生告诉记者:“唉,还是一开始听信了别人的谣言,以为拆迁后房子就没了,害怕自己会流落街头。”邬冬生说,自己一开始对于拆迁政策并不了解,年近70的他害怕晚年生活颠沛流离,连个落脚点都没有,于是对于拆迁工作极力反对,甚至想鼓动周边居民一起做“钉子户”,邬冬生在社区干部第一次上门走访做工作的时候还给他们吃了个“闭门羹”。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邬冬生改变了想法呢?“社区的干部们从三月份就开始给我讲解政策,带着拆迁文件来到我家上门走访,他们这种精神也渐渐打动了我。慢慢地我才知道,以前的我误信了谣言,政府不是要没收我们的房子,我既可以选择异地安置,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以前的我真是太糊涂了。”据了解,近段时间邬冬生还去了不少楼盘看房,考虑用货币安置的拆迁款购置一套新的住房。但是后来他从社区干部那里了解到,如果选择异地安置的话有很多奖励政策,原先60多个平方的房子,补贴过后可以变成90个平方。综合考虑下来,邬冬生还是选择了异地安置政策。
从社区干部那里了解到,异地安置的房屋还在建设规划之中,预计得几年之后才能入住,记者便询问邬冬生,在房子拆了之后打算住哪里呢?邬冬生笑着说:“我现在打算先租一段时间房子,社区干部告诉我只要房子一天不交,我出去租房就能获得一个月一千元的租房补贴,居住环境肯定要比现在的要好!”
现如今,在邬冬生这个“钉子户”的带领下,粮油加工厂小区拆迁签约工作已全部完成,17户拆迁户全部签约,签约率达100%。最终,这个“钉子户”变成了“带头户”,给当地的拆迁工作加了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