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丹妮 通讯员 吕曦)11月21日,12辆搬家车从蕃瓜弄小区依次开出,北横通道(蕃瓜弄段)市政征收项目首批居民搬迁,告别蕃瓜弄。区领导安路生、陆晓栋、李葳萍、陈永弟、姚凯及市交通委主任谢峰等为居民送行,感谢他们对北横通道市政工程建设的支持。 蕃瓜弄小区是上海第一个有五层楼房的“工人新村”。此次征收项目涉及21个门牌号、588证居民。11月5日基地拉开后,15日内签约587证,签约率达99.83%,创造市政征收项目签约率“新高”。
政策发布抢占“第一时间”
天目西路街道在项目启动之时就成立了北横通道工程(蕃瓜弄段)市政征收项目工作组。除了使用横幅屏、宣传栏、触摸屏等传统方式,街道还借助“智慧天目”微信公众号、引进“E征收”APP,第一时间推送征收方案等重要信息,解释补偿方案、安置房源等居民关心的问题,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政策发布上抢占“第一时间”。 签约启动前两天,面对一些居民既希望改善生活,又担心政策发生变化的情绪波动,街道主动应对,在一小时内迅速拟写告居民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同时,再次发布政策信息,强调征收“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当天晚上和次日,街道结对干部、居委会干部和静安城发集团下属第二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陆续上门,对政策进行详细介绍,大大提升了居民的信任感以及支持市政建设的决心。
多渠道收集民意
为及时了解居民需求、顾虑和心理变化,天目西路街道通过建立征询意见信箱、电子邮箱、QQ讨论群、热线电话、实地解答等方式,多渠道收集民意,确保街道和居民之间互联畅通。街道还编写了《房屋征收权益纠纷案例汇编》发放到每户居民手中,并邀请名律师进驻基地提供24小时服务,为居民专业分析征收政策和相关法律内容,化解矛盾。
此外,街道还采取“一门四站”工作模式,将政策咨询、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投诉监督合为一体。居民只要来到基地办公室,就可以一站式解决不少实际问题。
借助高科技简化流程
街道还将高科技手段全面引入抽取签约顺序号和签约现场的各个环节。
抽取签约顺序号当天,除了在居委会干部和居民监督员的监督下封箱、抽号外,还由公证员对抽号全过程现场监督公证。街道还在现场架起大屏幕直播抽号过程,方便居民了解内场情况。
签约首日现场,居民在扫描抽号所得的“二维码”后进入等候区,再按照签约顺序号进入内场签约区。在选房环节中,运用平板电脑选房技术使居民对房源信息一目了然。居民选中房源后,电脑自动生成协议,简化了整个签约流程,提高了签约效率。
“暖心”三件套收藏居民生活场景
“征收工作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街道考虑到居民的情感因素,通过创新思维尽量做到有温度的征收。”天目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居民为配合市政建设,搬离居住了几十年的蕃瓜弄,心里难免不舍。为此,街道邀请专业摄影记者和摄像师跟踪记录拍摄,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并同步记录这段时间发生的大事件。
在征收工作启动后,街道精心设计了一本《北横通道市政征收宣传记录本》送给每户居民。这本橘红色的活页本前半部分是按照月份记录的征收历程。“9月”部分介绍市政征收的政策和街道为居民准备的各项服务;“10月”部分具体解释了摇号、签约流程以及安置房源的信息。进入“11月”后,街道还推出“浓情挥别”内容,解答签约居民搬迁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记录本的搭扣拆卸下来,就是一个U盘,里面存的是蕃瓜弄照片和记录老街坊邻居们的视频资料,希望能够把蕃瓜弄不平凡的历史和深厚的邻里感情传承下去。”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在小区内发现,专门设置的许愿树、签名留言板上,已经留下了许多居民的签名和留言。志愿者还用拍立得为居民们留下这珍贵一刻,并当场把照片赠送给居民。
搬迁当天,12户居民还收到了天目西路街道准备的礼物——刻有居民姓名的特制紫砂杯,并留文“春明华富贵,风静竹平安”。